2013-03-05
2013-02-13
2006 Albania
2006 年去阿爾巴尼亞那趟啟發我很多,但我從來沒有清楚跟任何人說過發生了什麼事。
其實有想過要來寫寫那一趟,但是原先在那年寫下的東西,到了 2009 年自己已經看不入眼了;現在的我再回頭讀 2009 年寫的東西也覺得很無聊,所以不知不覺省略越來越多細節,變得越來越自我。
--
先說很妙的一件事是,有時候在對話裡被提起我曾經做過模特兒或是曾經出國選美,新朋友的反應幾乎都是:
"蛤,那為什麼不做下去了?好可惜耶! "
"那你怎麼還會想來做現在的工作啊?"
其實大家可能沒有那個意思,但是聽起來總像是認為模特兒是個比較好的職業似的
"也沒有為什麼啊。就覺得我有更多能做的事情。"
我一直都是這樣回答,但想想應該沒人聽得懂我想表達什麼吧。問題是我一直沒能找到一個更好的說法,不會唐突也不顯得自己悲慘那種。
我想說的是,我的目標一直都是走出去,在各式各樣的經驗中學習、理解各式各樣的人,看這個社會,看這個世界,看我自己。而模特兒或是選美剛好不是一個光靠努力就可以去做的行業,所以當時只是仗著我夠幸運可以做,就去做做看而已。並沒有預設要不要把這當作長期的職業--如果發現喜歡的話,就作為一生的職業來努力也是可以的,只是發現沒那麼喜歡而已。其實就跟每個人一樣,只是想多方面嘗試之後再選擇的一個階段而已。
於是我在這個領域的嘗試終止在 2006 年。那年學習了很多很多,完完全全開了眼界。在飛那一趟南歐當中我遇見的事情讓我理解到,原來年輕的女孩在這個世界上可以予取予求,什麼都不用做。原來這世界上富有而覺得無趣的人這麼多,為你買名錶買鑽石,只想跟你說說話。21歲的我在心裡思索,用經濟學的角度解釋,大概因為他們擁有的財富邊際效用已經小到不行,所以用幾萬美金換一個友誼對這些人來說是等價交換吧。這就是為什麼如果你不收下,對方是會真心感到歉疚。
我的另一個發現則是關於我自己,意外的,這些昂貴的禮物完全不會讓我興奮。我當然喜歡好東西,沒有人不,但就是沒有發生 "哇!是什麼牌子的什麼耶!" 的反應。一支 Vacheron Constantin 放在我面前,就是一支很貴的錶而已,依然是錶,嵌有鑽石的話則是又帶著昂貴礦物的錶。這些東西在我的分類裡差別之小讓我自己也驚訝了一下,但是沒什麼,世界上的事情就是這樣,總是有人比較喜歡,有人沒那麼喜歡而已。
當你收受過多的報酬--禮物、錢、讚美,多過你自身努力的時候,只要是人都會不安的,大家都一樣。而很糟的是,作為一個模特兒或選美佳麗,你能做的最多努力,不過就是忍受難穿的高跟鞋、冷得要死的衣服、奇怪的工作時間之類的;大家欣賞你也不是因為你有才華還是聰明,而是你媽把你生得可愛 (但那通常要歸功於你爸媽,不是你),頂多勉強加上 "她很敬業" 或 "她人很好"--廢話,哪個模特兒人不好,你都沒用到心虛成這樣了能對別人不好嗎,自己去試試看。
我並沒有真的那麼漂亮,也不是多出色的模特兒,看到的只是這整個生態系的一小部分,大體上沒什麼資格評論這個行業--只是覺得很幸運可以早早見過這些事情,讓我稍微弄懂了對自己而言有價值的是什麼 (好吧 就算那時還沒有弄得很清楚,至少也刪去了鑽石名牌一類的)。
那段將近一個月的豪華旅程當中很多事情我其實都忘了,只有跟哪些特別的人交談過記得特別清楚。那個年代 Facebook 還沒這麼流行,旅行中偶然遇到的人,聊得來的話坐下來喝杯茶交談,起身走開之後就一輩子再不會見面了。一期一會,其實是很輕鬆又浪漫的事情。我跟世界各地的美女做了朋友,現在仍跟阿爾巴尼亞的一個記者、馬其頓的時尚總監保持聯絡;在回程路上我的好友奈及利亞小姐錯過了她的班機,沮喪得動彈不得,於是我在機場裡跑上跑下地幫她張羅機票;在伊斯坦堡認識了從溫州移民到烏克蘭的中國商人,跟一對約旦老夫妻吃了好吃的土耳其冰淇淋;我搭救了一個來自四川要飛到烏克蘭看她女兒的老太太,因為她被拒絕入境又不會講英語,結果她堅持請我吃一頓飯。我連這些人的臉長怎樣都不太記得,但這些故事想起來真的會讓我開心。
那趟最後一段轉機是十月六號晚上從曼谷飛回台北,那班飛機乘客很少,所以我找了一排空位坐到窗邊。飛機接近目的地開始降低高度的時候,台灣島像打開的珠寶盒一樣在黑色的海上閃閃發亮。
突然下面開始放起了煙火。在空中看煙火很神奇,火花散開在半空,會變成一顆一顆璀璨的大圓球。我驚喜的小聲喊: "Fireworks!"
我後面的座位也有人正看著窗外,一個男生的聲音問:"What's the occasion?"
我回答 "I don't know."
那時我跟台灣已經超過二十天沒聯絡,所以不知道為什麼會有煙火;但馬上想起來誰跟我提過,我回國的當天是中秋節。我告訴他,這是 Moon Festival,是台灣傳統上家族要團圓的節日。他慢慢回答,哦,我今天沒辦法跟我家人見面。我是剛好是為了家庭的糾紛去曼谷。父親是美國人,母親想留在泰國。所以他們不再住在一起了。
我們有一搭沒一搭的聊天,沒看到彼此的臉,只看著夜空裡斷斷續續、球形四散的煙火,還有他簡短而有點孤涼的故事。
我不知道這段沒什麼深意的對話為什麼讓我記得這麼久,但直到現在當我偶爾看見夜空裡孤零零的煙火,耳朵裡還會聽見2006年那天晚上,我開心低喊的那聲:
"Fireworks!"
然後有另一個聲音接著說:
“What's the occasion?”
2012-09-27
2012-09-26
Fundamental
搭火車去上班的路上讀著接下來要寫推薦文的書(其實不用讀完也可以寫的--但這本真是深得我心乾脆先把它看完)、吃著 belvita 餅乾當早餐;車窗外是倫敦入秋之後沒完沒了的雨,火車裡擠著各色面無表情心裡在咒罵天氣的 Londoners.
最近一兩個月忙到暈頭轉向。阿福 Maymay 上次笑我說,我這麼忙,根本也沒有好好享受倫敦生活,還不如回台灣。我心裡其實也說不清楚到底是喜歡這個國家什麼地方,硬要過著在兩個時區工作的生活也覺得值得留下來。但是總隱隱覺得,就算只是糟糕的天氣、老舊的火車、我的 Kindle 跟早餐餅乾之類現在看來微不足道的小事,也已經漸漸成為我的一部分--而就算我未來離開了,去了別的地方發展事業或是結婚生子之類的,到哪一天回頭看的時候,這些小事總會變成"使我之所以是我"的、根本而 fundamental 的元素之一吧。
Btw 我愛死我的 kindle 了...best invention ever!!
2012-09-10
move
- 確定性
"因為是英國才來的。"
我對任何事情都很少有非什麼不可的執念,
不過當年堅持的事情可能只有這麼一件而已。
因為這樣,所以那時候不得不抓住心裡唯一具有確定性的這件事往下走,
從結果來看真的很好。
覺得我的思考方式與成長幾乎無法用語言表達,所以還是不要在這點上面廢話算了。
覺得我的思考方式與成長幾乎無法用語言表達,所以還是不要在這點上面廢話算了。
這幾天才注意到又是這個季節了,到UK已經兩年
因為每天都觀察周遭到精疲力盡 所以感覺上要來得更久一點。
真要說的話要在裡待上一輩子恐怕也不會膩,但是,現在有更緊急且重要的事情要做。
要move on.
- 錢
還沒有經歷過"因為錢的限制放棄了原本想做的事情"的感覺,
並不是因為我有多努力的關係,很大的因素就是幸運而已
右手要出掉的,左手就會剛好賺進來,也一直都沒有什麼太大的煩惱。
因為意識到 '一切不過只是我幸運' 這件事情,開始過著節儉的生活,
把我以前恐怖的隨性消費pattern完全改掉,這樣下來不知不覺已經要一年了,
日子變得輕鬆快樂很多 (是因為收拾房間變簡單了吧..)
空間變大了,然後存的錢變多了,從哪個面向來說都變得比較開心充實。
整理這件事的意義是,
跟往後我想要的生活校準,發現我其實並不需要那麼多的錢來生活,
所以並不需要賺什麼大錢也是可以容許的。的確是可以做該做的事情了。
- 敘述
他說 'It's okay because you're still self aware.'
但是你知道嗎,我沒有辦法這麼輕鬆看待
別人幫你找台階下的時候,你要知道那是在幫你找台階下。
It's nothing about achievement, it's about getting close to what you want.
人生真的是很短所以不注意不行啊.
- 中期目標
但是訂立目標之後就顯得現在的我太渺小而不足了
有很多國際朋友並不表示你掌握他們的文化、在國外工作並不表示你懂了世界
都太遠了。 I'm nowhere near.
實在是沒有時間了,要再更努力才行。一秒都不能浪費。
要去見更多的人,讀更多的書、看更多作品,沒有在學習的時間就去睡覺。
好是不夠的,要好到能夠一眼被看出來。要好到閃閃發光。
- 分離
很奇妙的秋天總是發生很多情緒的季節。人們來來去去,你要準備好不內傷才行
我在倫敦送走她的時候突然覺得心情很複雜,
沒有弄錯的話,兩個人應該是再也見不到了。
就這種人生程度的分離而言,
我們做的也只不過是在出站之前 hug, besos, wave, 然後說 all the best
接著轉頭分別上了各自的火車。
其實不管什麼程度的分離,大家都是這麼做的。
所以就像是
世界這麼大,每個地方都不一樣,
那就是為何旅行的人很少會再訪已經去過的地方
世界上的人這麼多,每個人都值得一讀,
有什麼理由你要守著習慣的人卻不出去學習呢
而你們都是島國來的孩子,註定要在海上漂流的
所以就努力吧。都去變強,如果你們都夠努力的話,總有一天會在世界的某處再次相遇的
就像在金字塔的不同面往上爬,如果我們都夠厲害的話,到了上面會再見面的吧。
加油。
2012-09-07
Drawing
Fun room in JMW Turner's collection of Tate Britain. Feeling haven't been so concentrate on something for a long while.
只隔一週後又來了 Tate Britain, 因為 Minseo 聽我說了之後也想看 Another London 的展,於是我把 Tate 會員卡借她,計畫自己去看永久展區,結果被困在他們提供鉛筆與畫紙的這個小房間裡XD
很久沒有畫畫了不過一碰就馬上陷進去。我覺得拿著紙筆畫畫好像真的是我一生的鍾愛,可以就這樣一直不管時間的畫下去。很可惜人生不是童話,以我的能耐貌似並沒辦法靠這個養活自己;或者說有其他更容易養活自己的方法。我是這樣被說服的。
我一直在想的是,說服別人的能力其實是很可怕的一種能力。
正面的例子像是,有能的政治領袖帶領國家走過低潮、勵志演講家鼓勵聽眾正面積極面對人生;負面的例子則有,多少消費者被廣告文案說服而消費了不必要的東西、多少投資人被分析師說服買了陷阱一樣的房貸債券。
聽眾相信這些說服者比他們更聰明--很多情形上可能的確是--而信賴他們、甘願被說服;但是擁有這種能改變他人決定的能力的聰明說服者們,有注意到被自己輕易改變的是他人的人生嗎?
又,那當對象是你的孩子的時候呢?你怎麼能確定你說服他的那個人生方向是一個絕對正確的方向呢?
尤其當這個世界已經不存在絕對的正確的時候?
只隔一週後又來了 Tate Britain, 因為 Minseo 聽我說了之後也想看 Another London 的展,於是我把 Tate 會員卡借她,計畫自己去看永久展區,結果被困在他們提供鉛筆與畫紙的這個小房間裡XD
很久沒有畫畫了不過一碰就馬上陷進去。我覺得拿著紙筆畫畫好像真的是我一生的鍾愛,可以就這樣一直不管時間的畫下去。很可惜人生不是童話,以我的能耐貌似並沒辦法靠這個養活自己;或者說有其他更容易養活自己的方法。我是這樣被說服的。
我一直在想的是,說服別人的能力其實是很可怕的一種能力。
正面的例子像是,有能的政治領袖帶領國家走過低潮、勵志演講家鼓勵聽眾正面積極面對人生;負面的例子則有,多少消費者被廣告文案說服而消費了不必要的東西、多少投資人被分析師說服買了陷阱一樣的房貸債券。
聽眾相信這些說服者比他們更聰明--很多情形上可能的確是--而信賴他們、甘願被說服;但是擁有這種能改變他人決定的能力的聰明說服者們,有注意到被自己輕易改變的是他人的人生嗎?
又,那當對象是你的孩子的時候呢?你怎麼能確定你說服他的那個人生方向是一個絕對正確的方向呢?
尤其當這個世界已經不存在絕對的正確的時候?
2012-09-05
訂閱:
文章 (Atom)